Monday 20 June 2011

淋漓盡致的電影感-王菀之【Cinema of Love】



王菀之繼上年與張敬軒主演舞台劇《柯迪夫》及推出同名EP後,像是戀上了音樂與畫面之間的互動交替,今年為大家帶來進一步的【Cinema of Love】。唱完《高八度》,Ivana回歸老本行,創出一貫富有電影感的音樂。由《守望》到《詩情》《畫意》到《(巴黎沒有)摩天輪》,她以往每一首作品不難讓聽眾想像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Cinema of Love】更把這特色推到極致。

專輯以一曲《柳暗花明》先聲奪人,把上年《開籠雀》的舞台劇精神延續到電影院來。Big-band式的曲風把音樂氣氛炒熱,為聽眾作好進入電影世界的準備。接著的《末日》雖屬王菀之少有的大路作品,猶如荷理活製作談及世界末日的商業電影,但確實清晰地把【Cinema of Love】中的Love點出。沒派上電台的《安妮·法蘭克》是最不商業的一首作品,曲調偏高的關係亦再令王菀之出現稍微尖銳的聲線,但若論主題卻在專輯裡最能表達出電影感。在過份失真(distorted)的電結他聲和槍聲上配上蕭邦前奏曲般的琴音,整個不協調感營造出與別不同的味道,也許更能把在戰爭中尋找愛的Anne Frank的世界具體化。作為電影插曲的《錯過了地址》實在浪漫,中段沒有歌詞的歌聲極具震撼力,令人再三回味。也許把整首作品用哼的唱出來,沒有歌詞會更佳

中文歌曲的部份以《最好的》完結。作品早於上年十一月派台,成為了不少網上樂評人的年度金曲,但在香港流行的頒獎典禮卻得不到任何賞識,有點可惜。《最好的》以詭異的氣氛起頭,隨著音樂的發展不斷地轉換氛圍,時而憂鬱、時而高漲。層層遞進的編曲把作品推向最驚艷的高潮,實是流行樂壇裡罕有的珍品。在歌曲引領下,聽眾彷彿被帶進一座藝術博物館中,走過不同的畫廊、展覽,感受著藝術家花盡畢生心血創造最好的一切。(另,二零一一年六月三日的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亦插播了王菀之《最好的》,當中對歌詞有另一番的解讀,引人深思。)

Bonus track的兩首英文作品聽說本想收錄在【柯迪夫】內,但因為版權問題而延遲到這張專輯。《Colors of the Wind》和《I Dreamed a Dream》,前者是迪士尼卡通電影「風中奇緣」(Pochahontas)的電影歌曲,後者是音樂劇「孤聲淚」(Les Misérables)的原創音樂,看來無論收錄於【柯迪夫】或【Cinema of Love】亦同樣適合。雖然還沒有專業歌劇手或專業女高音的功力,但王菀之的翻唱比預料中好,尤其是《I Dreamed a Dream》澎拜的感覺演繹得不錯。也許下一次能像「我來自火星演唱會」的《Amazing Graze》般把業餘男女高音的父親母親找來一起合唱一曲喔。

【Cinema of Love】延續了王菀之一貫的音樂風格,把作品的電影感毫無保留地演繹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專輯裡鋼琴的運用,有時候作主角,有時候作陪襯,有時候更達到反襯效果,恰如其份。專輯裡的琴音就像第二個靈魂,與歌者的聲音相輔相成,在現今過份濫用鋼琴的樂壇裡帶來必要的生命力。



《最好的》

主唱:王菀之

作曲:王菀之
填詞:黃偉文
編曲: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an
監製: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an

Monday 13 June 2011

《香港大厦》-憤怒了的《燕尾蝶》?



野仔這隊本地樂隊的音樂一向不太吸引我,一來成員活像一班來自旺角的潮童,二來他們的音樂實在有點俗。樂評人馮禮慈稱他們的專輯【18】充滿陽光味和青少年活力,難聽一點其實就是充滿年青人流行的商業味道。今天聽他們新碟【Chokollection】裡的《香港大厦》,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香港大厦》沒有描述戀愛和青少年煩惱,卻是在討論香港的樓宇被面臨拆卸和重建的問題。聽著聽著,發覺《香港大厦》大概是自2002年Shine的《燕尾蝶》後第二後談及類似題材的流行曲。兩首作品同樣抒發了香港日益嚴重的城市發展、市區重建等議題。《燕尾蝶》歌詞內的主角雖是蝴蝶、鮮花與叢林,但若把這些意象解話為低下階層的市民、小商店和舊社區等,再換上搖滾的曲風,則會形成《香港大厦》。前者「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與後者的「一切歷史都倒下來 一個都市千個改變 最後殺害這年代」,同樣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憂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