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January 2012

音樂影片中的香港


音樂影片(MV)的作用有很多,能讓樂迷更加投入歌曲的感情中,或是把歌詞上的含意延伸到畫面上,達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受。就算是最劣質的MV也會拍拍歌手的樣子,彷彿他/她在你面前唱歌給你聽一樣。最近找到了幾首音樂影片都以香港的街道為主題,在眾多無厘頭或情情塔塔地演戲的MV之中特別有親切感。

要以香港作為視覺佈景的音樂可能會是像C AllStar般懷念舊區香港,呼籲大家要繼續愛惜這城市,或是像White Dimension的何沛澄或韓國歌手成始璄,以穿梭於街道間的鏡頭顯出主角們對愛情的迷失和徬徨。在英國長大但最近回流香港的網絡歌手Kevin Kaho Tsui亦欣賞故鄉的夜幕美景,利用五光十色的畫面配上自己的原創作品《Dear Florence》。

同樣是拍攝香港景色,另一邊箱的特區政府宣傳MV卻顯得極為冰冷和陌生,完全缺乏了香港人向來注重的那份人情味。政府為某些事情慶祝時偶爾會花錢創作歌曲、拍攝音樂影片作宣傳之用,例如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主題曲《始終有你》,或2010年上海世博香港館主題曲《無限城市》,以高樓大廈及名勝景點作為拍攝重點。它們的確突出了城市的科技發展、金融地位和旅遊消費的價值,但這些畫面實在難以與普遍香港人產生共鳴。這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而是以糖衣包裝作裝飾的宣傳伎倆。還是從民間歌手的音樂影片中,我們才能看見這個城市的可愛之處。


C AllStar《別讓小島沉沒》


White Dimension《蔓延 Pervasion》


Kevin Kaho Tsui《Dear Florence》


成始璄《我很好》



上海世博2010香港館主題曲《無限城市》

Wednesday 25 January 2012

祝心想事成-周國賢《天馬行空》



從周國賢2009年回歸樂壇後一直都沒有特別留意他的作品。總覺得他的創作過於怪誕,旋律音符不規則地上下遊走,整體的流暢度也不高,像是刻意堆砌出來的一座畸形建築物,我實在不太懂欣賞。近日有人大力推介這位創作歌手最近的表現,終於再次試試他上年的歌曲,讓我一聽就愛上了這首收錄於【This Is Not The End】的《天馬行空》。

《天馬行空》在周國賢云云創作之中讓人耳目一新,不但沒有牛頭不對馬嘴的旋律,更是難得感覺行雲流水的歌曲。這大概跟它與以往稍有不同的編曲有關-捨棄了電結他而使用較清新的木結他,而且用上大量的絃樂作陪襯,充份擴展了爽朗又明快的氣息。歌詞方面周國賢與周博賢合作,編織了一首熱血及談夢想的作品,親自執導的MV亦以揮灑著青春汗水的姿態呈現。天馬可以行空,人類偶爾也可發夢,你我一起衝說不定能夠創出奇蹟。

《天馬行空》讓人想起樂隊ToNick的《發你個夢》,兩者主題相同之餘大家用的意象亦不謀而合,說服大家要「發夢」以完成夢想。驚無人like驚會蝕底,或是擔心去路其實不通,最後大計只會跌入四維國度失蹤,成世困係井底。沒有人說嘗試就一定會成功,跌斷腳、仆崩鼻後,別人的嘲笑亦只是「偶爾」可變動容,但最緊要是你試過咁英勇試過咁懵,即使衝不開也有過精采的放縱。

最新一集香港電台的星期二檔案(2012年1月24日)以「心想夢成」為題,以專題形式介紹了人山人海的黃靖、放棄法律系課程而去做小丑的Andy、還有願意花私人時間照顧社區及製作免費雜誌的Carrie和朋友們。大家農曆新年或許會祝福親朋戚友心想事成,但要完成夢想,其實未必完全是天馬行空的事。


《天馬行空》
主唱:周國賢
作曲:周國賢
填詞:周博賢
編曲:周國賢
監製:周國賢,Goro Wong

Friday 20 January 2012

容祖兒、謝安琪的唱片宣傳策略



超過七百人在3C Music那邊投選了他們2011年最喜愛的專輯,跑出來的頭兩名是謝安琪【你們的幸福】及容祖兒【Joey & Joey】。雖然票數比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還要少,但至少他們沒有阿爺的幕後操控,投的純粹是自己心水唱片。能受到廣大樂迷喜愛,靠的自然是這兩位一線女歌手自身的唱功及作品的水準,曲詞編監每一位幕後製作人也是功不可没。然而除了這些音樂人,兩張唱片的宣傳策略亦是它們成功的關鍵所在。雖屬不同唱片公司,但【你們的幸福】和【Joey & Joey】的宣傳策略都大同小異,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派台歌曲作衝鋒部隊

派台歌的力量不容輕視。【Joey & Joey】歷史性收錄兩首百老匯廣告歌曲《澎湃》和《13點》,旋律在經常看電視或逛電器公司的樂迷心中耳熟能詳。加上一首電台日播夜播的金曲《花千樹》,令大家在唱片發行前已經認識到三首重點推介的作品。謝安琪則率先派上以社會為題的《十二月二十》,為她早期的樂迷派定心丸,年中再送上《你們的幸福》以延續《鍾無艷》《囍帖街》等較大路的旋律和愛情處世兩面的歌詞。《小城大動》亦作為「香港故事」主題曲在電視暴光,同樣派出三首歌曲為專輯作先鋒部隊。

第二階段:暴風前夕利用網絡力量

兩張唱片發行的一星期前,英皇與環球都不約而同把專輯的另外三首作品以非正式的途徑放在網上,讓歌迷先睹為快之餘更是為唱片宣傳。聽到合胃口的歌曲自然能吸引更多人購買唱片,增加銷量。容祖兒的《蜉蝣》、《馬賽克》、《牆紙》在同一天於YouTube暴光、而【你們的幸福】開售前亦發覺完整版的《第二天 (快樂是...)》、《臨崖勒馬》、《十二月二十二》在網上流傳。這些作品以潛力股的姿態出現,能討人歡心卻又未及派台歌般具信心保證。唱片公司自知未能完全控制大眾口味,而事後亦證實方大同作曲的《牆紙》的確為容祖兒贏到不少獎項。歌曲在網上的點擊率斷定了日後的作品派台決擇。

第三階段:唱片開售,撈起滄海遺珠

花了這麼多功夫,專輯到這刻終於開售。唱片中那些還沒聽過的歌曲自然成為大家的熱門話題。唱片公司暫時可以放開雙手,讓樂迷之間的討論自動產生化學作用。「《疒孟》那個字電腦打不出來,但曲風很有玩味。」「藍奕邦為祖兒填詞的《垂涎》中,描述情慾的尺度比《Mad About You》還要誇張!」「謝安琪的《潔淨皇后》和《借過》都很搖滾很有火,不錯啊。」「【你們的幸福】中除了《十二月二十》外原來還有描述港孩的《溫室》和新移民的《浮雲》,我們的草根天后終於回來了!」這些討論大概是宣傳部預料之內的事。沒有派台和之前沒有暴光的作品,每一首都有很大的討論價值,讓口味獨特的歌迷這時候從中找到自己的滄海遺珠。

第四階段:餘波未平的音樂會、演唱會

別以為專輯推出後唱片公司便會樂得清閒。現在大家都非法下載,單靠賣唱片是賺不到錢的,讓歌手最快掘金的方法是開音樂會和演唱會。容祖兒迅速在會展舉行了「新城容祖兒Joey & Joey音樂會」,而謝安琪先有小型的Moov Live後有大型的「你們的幸福演唱會」前後夾攻。音樂會除了能再次燃點大家對專輯和歌曲的熱情外,個別重新編曲的作品亦能讓歌迷聽到更多的可能性。最重要是演唱會片段能讓公司發行live CD、live DVD、第二版第三版的專輯,同時亦能賣給卡拉OK謀取更多的利潤,何樂而不為?

在這市道低迷,EP和精選碟當道的時代,擁有十首歌或以上的完整唱片已經越見越少。分拆開為作品數量較少的「細碟」不但較符合經濟效益,而且能讓被速食文化蠶食的大眾更容易消化,可是就有可能失去一張專輯應有的立體感和完整性。唯有如上述【你們的幸福】及【Joey & Joey】般一浪接一浪的大型攻勢,方能讓大家慢慢細味十一首用心製作的音樂作品,但這策略則只能用於資源充足的大型唱片公司了。

Monday 16 January 2012

談《天與地》配樂



無線電視劇《天與地》被封為神劇,除了因為主題破格、金句多、劇本出色等多方面的配合外,它身為一套關於夾band的劇集,在音樂上所花的心思亦不少。

搖滾型主題曲

劇集以黃貫中一人炮製的同名主題曲《天與地》先聲奪人。粗豪的聲線、強勁的節奏與一手熱辣辣的結他為這套圍繞著rock and roll精神的作品定下了不錯的基調。雖然以親子王國的準則這必定達到了趕客作用,但在年輕一輩和曾經熱血過的男士眼中,這主題曲是喚醒他們靈魂的聲音。

角色們的專屬配樂

除了運用搖滾樂作為主題曲這點與其他無線劇稍有不同,劇集另一妙處是當中的角色都配上度身的設定音樂。這手法在電影中非常普遍-當觀眾在視覺上看到一位角色出現時,在聽覺上他們會聽到一段屬於這位角色的專屬樂器或旋律。雖然正在消化劇情的你未必能察覺,但這些配樂技巧通常會讓你在潛意識中更投入這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興奮或矛盾,或正義或邪惡,都能從音樂上反映出來。例子包括《魔戒》中那懾人心魄的戒指,及《加勒比海盗》中的搞笑船長Jack Sparrow。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旋律,在電影不同場合會聽到旋律的不同變奏,以配合角色當時的心情。

《天與地》亦一樣。劇中的阿Yan、鼓佬、黑仔、Ronnie以至家明都有自己專設的配樂。阿Yan自己不懂演奏,所以她的戲份通常被絃樂或女歌聲襯托,代表她在樂團中獨特的地位。四子身為搖滾樂隊的一員這方面則被充份利用,他們的出現經常會伴隨著他們所演奏的樂器聲音。

這些角色配樂最明顯的地方出現在當大家還未熟悉所有人物背景的首數集。第一集中,葉梓恩捕捉海豚聲音與觀星時那段天使般的音樂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她設立了爽快、獨立與自由的女性形象。及後每當出現這段女歌聲時,觀眾及劇中角色都聯想到女性、純潔和自由的美。

男主角們的音樂未必擁有如此深層的意義,卻簡單地顯出人物之間複雜交錯的關係。第二集開始有鼓佬、黑仔和Ronnie的獨立戲份,而他們出現時的配樂刻意強調了他們夾band時所演奏的樂器的聲音:鼓佬一開始的三分鐘肉餅戲運用了加強的鼓聲,沈重的節奏代表了他的孤獨和渴望老婆回家的情緒;Ronnie上CC Radio說服葉梓恩重修舊好時,製作單位利用了Ronnie在樂隊中負責的低音結他配合阿Yan的專屬女高音;黑仔於拳館登場時亦播出瘋狂的電結他音樂,與他欲透過打拳發洩的慾望不謀而合。甚至在第五集葉梓恩第一次拜祭家明時,我們聽到阿Yan那段音樂首次配上節奏結他(rhythm guitar)的編曲,而rhythm guitar正是家明以前在樂隊裡除主唱外所負責的部份。這些角色與配樂之間微妙的關係一直被巧妙運用,於劇集的後半部(十五、十六集開始)每當鼓佬與黑仔發生爭執時亦會聽到電吉他和鼓聲的交錯及對抗。

外購插曲

回顧無線電視的劇集,會借用外購流行音樂的程況好像不多,但《天與地》插曲卻不少,而且都與主題絲絲入扣。劇中樂隊除了演唱Beyond數首關於理想和現實的磨擦的作品外,其他被用作配樂的古典樂曲和外語流行歌亦值得一提。第一集葉梓恩在電台中播出Debussy的《Clair de lune》(月光曲)並提及舞台劇《Frankie and Johnny》。翻查資料,原來該舞台劇是敘述兩位認識了一天便發生一夜情的寂寞男女,男方Johnny認為找到了一生中最愛,女方Frankie卻不以為然。這剛好與葉梓恩和情人Arthur的情況吻合。

美國女歌手Nichole Alden的兩首作品在劇中特別顯眼。一首是第一集第一幕的《Baby Now》,於葉梓恩在情人家中尋找戒指時強調她的情慾和迷惘。《Baby Now》在之後敘述鼓佬和黑仔的婚外情亦出現了數次,功用都與這幕相近。另一首是Nichole Alden的《So Beautiful (Not Looking Back)》,襯托著葉梓恩第三集於街頭錄電車聲時的回憶。歌名雖然是「不再回頭」,但家明在阿Yan心中卻彷彿永遠不能被取代,很諷刺。

黑仔宋以朗看似是最會忘記過去罪惡感的一人,但現實中最常彈奏樂器的卻同樣是他。在琴行中彈過無數次的獨奏來自The Rob Donnelly Band《Tears Welling Up》,顯出他外表堅強但心中卻累積了十八年眼淚。第十七集他在Emma面前唱的那首聽說是原唱歌曲,創作的不是陳豪而是在酒吧裡表演的那隊無名樂隊。「If you look behind my eyes/I hope you will see/All the scars and burns/I hide inside of me」。不知道作品是否特別為《天與地》而創作,但歌詞無疑透露了黑仔的心聲。另外,正灝金融的雷耀彬一直有著討厭的奸角形象,但在第二十九集中他在警察局向Jessica用口琴奏出一曲不純熟的《Yesterday》,成功讓觀眾得知他也有著男人的浪漫,贏回不少好感。音樂的魔力就是如此巨大。

靈魂樂曲《年少無知》

最後當然要說說《天與地》的靈魂歌曲《年少無知》。這首由許家明作曲,劉俊雄、宋以朗、鄭振軒填詞及主唱的作品為每天的一小時播放時段作了一個完滿的總結。導演其實在巧妙地為觀眾洗腦-這段旋律不單在每一集終結時播出,而且在劇集中亦經常用作配樂。《年少無知》被改編成木結他、長笛或色士風的純音樂版本,常於角色懷勉過去時飄進觀眾耳中,令我們不禁想起一句句「年少多好、頑劣多好」、「只可惜生命是必須妥協」與「如果命運能選擇」。這不但能為情景加添氣氛,亦使大家得到在視覺和聽覺以外的另一層觀感體驗,功勞自然歸於幕後製作的黃貫中與林若寧。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看著《年少無知》成形。家明先在第一集哼出旋律,之後純音樂的版本不斷播出,直至二十八集的天台填詞、二十九集的Rock Fest拉闊、以及成為大結局平行時空一幕的背景音樂。這歌曲陪著大家重新經歷夢想、青春、妥協及每步殘酷抉擇,難怪會獲得Sina Music 2011「電視劇歌曲大獎」。

《天與地》以夾band作內容主軸,在主題曲、配樂、音樂意象等方面達不錯效果,自然令人感到安慰。然而一套用心製作的電影或電視劇的配樂本就應該圍繞主題而創作,只是以往TVB用了太多罐頭音樂,才顯得這裡的配樂特別有心思。期望《天與地》效應能把城市起死回生之餘,亦能重新掀起各單位對電視劇和音樂創作的重視。


延伸閱讀:
林茵:搖滾是......

Thursday 5 January 2012

【轉載】如果 活著能坦白




原文連結:bigarnex@Xanga
作者:Arnold Fang 方欣浩

註:文章來自在銅鑼灣街頭演唱《少年無知》被警察截停問話的音樂人方欣浩。其實這樣拿了別人的文章直接轉載,有點不好意思,但希望更多人能透過這篇自白去了解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所在,讓大家往後繼續支持和容納獨立音樂及街頭音樂文化的聲音。



今晚看見自己在街頭表演音樂然後被警方叫停問話的片段在網上瘋傳,心情其實很複雜。對於網上很多人來說,這反映了香港對於文化藝術是如何的缺乏包容。對於我來說,更無可避免,是想到十多年前,我由一個準備向主流樂壇自薦做創作人的大學生開始,走向自己開闢表達空間,成為獨立音樂人的一段長路。

沒錯,能表現自己的空間真的很狹小,甚至是越來越狹小。但我相信,我在這狹小的空間之中已經成長起來。

一直相信,音樂能夠幫助人從生命的低谷之中爬起來,所以就開始了創作。特別是對於歌詞方面,一向有自己的堅持。有了作品,就當然希望發表。當時萬萬想不到,要在主流樂壇之中發表作品,卻遠遠不如自己想像的容易。最大的問題是,商業的音樂製作,需要的樂曲並不是自己要寫的東西。嘗試迎合,學習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同時也試寫K歌。屢次失敗換來的只是一整年的創作膠著。

後來發現這事情是不能做下去了,剛巧多了互聯網這個能讓音樂人發表作品的渠道,於是就開始了獨立音樂創作。當一切是在網上做的時候,其實是覺得順利、能得到滿足感的。不過,當覺得重建了點點信心,嘗試從網上把音樂帶暉香港的現實世界裡,卻又是寸歩難行的。說支持獨立音樂人的電台,其實支持的都只是跟唱片騎師關係友好的那幾位。當他們選定了自己的寵兒之後,其他音樂人都難免多了被比較的壓力。最後的結論是,主流媒體還是不能投靠的。

於是一切又回到互聯網上。再不,還是修心養性的到外國工作去了,但到底音樂還是放不下。

過了三年、五年,人是大了,經歷、積蓄也稍稍多了。輾轉的,我又回到音樂的世界裡。今年,回到香港跟朋友們搞我們的《冬密語》企劃,已經有了心裡準備。CD市道不好,就讓人免費下載算了,那管是自資製作無法獲得回報。電台不播歌,作品派了台就不管它是否石沉大海。就連以前負責宣傳的同事也說,現在報章雜誌的記者都覺得談音樂缺乏話題性。那也沒有他辦法,連訪問也不做算了,畢竟要宣傳還有FacebookYouTube

但一個音樂人的份內事,卻是為自己的作品注入生命。當媒體已經無法將自己的作品帶到觀眾的耳邊,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現場演出直接的、有血有肉的帶給他們。慶幸現在我能夠為自己的音樂作出少少的投資,上月舉行了一場小型的音樂會,而且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門票都售清了。然而,進場聽音樂的很多都是本來認識我的人。為了能接觸更多新的觀眾朋友,我決定走到街上。這只是用來代替主流歌手通過公司銀彈宣傳而在電台獲得的播放率而已。

有些人說在街上演出是一種淪落,甚至跟行乞沒有分別。對於我來說,卻是一種實力的磨鍊和考驗。要在繁忙的街道上留住途人,其實一點也不容易。有時,除了自己原創的作品之外,多演奏一些能讓別人有共鳴的作品也是需要的,畢竟有了觀眾,一場演出才成立。街頭演出,考驗的就是一個表演者留住觀眾的能力。

就在數日前的電視劇《天與地》的大結局中,我終於更深入的認識了《年少無知》這首作品。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對於一些過往的堅持都被迫妥協,甚至是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是社會政治環境還是電台傳媒生態,其實都時刻將我們的思想行為創作觀點同化。到了最後,能夠對自己說一聲「我真的堅持過」的,其實是很幸福/幸運的少數。單是這一點,就已經值得拿出來分享,好讓這種能量可以感染其他人。

沒想到,香港就是連這樣的空間也沒有。唱了自己想唱的歌,群眾來了,但警察也來了。 結果,我們還是選擇離開了。

也許讓步讓得太早。也許我們應該讓觀眾有一個表態的機會。也許離開與否應該是一個民主的決定,而不是警方的決定。要是投訴我們的人真的覺得我們阻塞街道,我們大可以請街上的觀眾朋友跟我們親密一些,好讓其他途人有多點空間走路。人遇到壓力時,有時就是堅持和急才都不夠。

不能不說,經過此事的我被洗禮了。我成為一個真正上過街,遇到過攔阻的音樂人。這是很多主流音樂人都沒有的表演經驗。

不能不說,經過此事的我也上了一課。下次遇到強權壓迫的時候,讓步之前要記得讓所有群眾給大家做決定。

如果活著能坦白,以上就是我要說的話。

Tuesday 3 January 2012

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


「我最享受專輯」與「我最享受歌曲」一樣,都會從今年發行的本地專輯中挑選十張我最喜愛的來介紹。然而有一點需要留意,專輯的「最」與歌曲的「最」是有所分別。在挑選歌曲時,我從超過一千首作品裡選出了十首,所以得來的結果大概是我心中的Top 1%。反觀一年內我完整地聽過及完全消化掉的專輯可能只有五、六十張,所以選擇出來的十大專輯只會是當中的Top 20%。我喜歡十大專輯與喜歡十大歌曲的程度是不能比擬。

當初挑選我最享受專輯的時候,我訂下了兩個簡單的條件,符合這兩個條件便能入圍:
一)專輯內每一首作品我也很喜歡
二)在專輯發行的幾個月後,我還會忍不住拿它出來不停翻聽

條件看似單純,但真的考慮時卻發覺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專輯只有僅僅兩張!首先因為條件一的限制,所以任何有著粵/國同一首歌兩個版本的專輯(如【Joey & Joey】)就自然被淘汰。歌詞與歌是一體的,別要多填一份詞來迎合市場需要。另外條件二就更加難達到,符合的專輯一定要具相當吸引力,風格別樹一幟才不會被其他曲風相似的專輯代替。

最後為了選出十大專輯,我決定把條件二放寬,刪除掉「忍不住」三字。這樣的話,即使我是在聽悶了其他歌曲這程況下才拿出來聽的專輯也能入圍。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如下,順序按它的發行日期排列,(*)為重點推介:

1. 麥浚龍 【無念】
2. 鐵樹蘭 【讓信念繁衍】(*)
3. 王菀之 【Cinema Of Love】
4. 盧凱彤 【掀起】
5. Kolor 【Change】
6. Supper Moment 【再次心跳】
7. ToNick 【Round 2】(*)
8. 岑寧兒 【4-6 pm】
9. 謝安琪 【你們的幸福...】
10. KillerSoap 【Bittersweet】

特別推介:Dear Jane 【XOXO】(2009)




1. 麥浚龍 【無念】

大家可能已經忘記,麥浚龍在年頭推出過一張很有藝術性的【無念】。雖然這EP的概念性不強,但點題作《無念》把其他歌曲都提升到另一層次,形成一張整體水準很高的唱片。歌曲的題材遊走於流行與佛學的之間,音樂上亦融合了電音與傳統樂器兩種極端。這除了是麥浚龍比【天生地夢】更大膽的嘗試外,還象徵著流行音樂上一種前所未有的突破。



2. 鐵樹蘭 【讓信念繁衍】(*)

鐵樹蘭身為一隊玩重型搖滾的地下樂隊,我之前看他們YouTube上的片段是不怎麼懂得欣賞的。當這張EP推出後各方朋友不斷極力推介,再次一試,最終成為了我本年最享受的專輯之一。其實以自己的播放率來看,【讓信念繁衍】內的每一首作品都足以入圍「我最享受歌曲」,但為了能分享更多音樂人及其作品,所以當時並沒計算在內。引用舊文「鐵樹蘭的戰鬥」中的總結:「【讓信念繁衍】裡每一首作品非凡的作曲、編曲、混音等音樂質素固然是鐵樹蘭得到認同的原因之一,但那份對音樂的熱誠始終最令人竦然起敬。」



3. 王菀之 【Cinema Of Love】

撇除賣力不討好的花巧包裝,王菀之 【Cinema Of Love】是今年少有具完整概念的專輯。五首各具風格的原創作品被「電影」二字串連起來,發揮淋漓盡致的電影感,以上年被樂評人公認的藝術品《最好的》作總結。附加的兩首英語翻唱作品雖然感覺並不新鮮,但王菀之的演繹比想像中出色,放在EP的最後並不覺突兀。



4. 盧凱彤 【掀起】

【Summer of Love】和【雀斑】過後,從at17分拆出來的盧凱彤終於推出她第一張個人大碟。十首作品中有些是舊歌有些是新創作,但都是第一次灌錄的CD版本,而且都顯出歌手對音樂的執著和衝勁。這張專輯在主流樂壇得不到什麼獎項,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盧凱彤花了二百分心血完成的成果,讓她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唱作女歌手。期待她能發表更多粵語作品,廣東人撐廣東話。



5. Kolor 【Change】

【Change】收集了Kolor上半年Law of 14的作品,包括四首熱血的快歌,兩首慢板情歌,我認為是一隊能上TVB能落蒲吧的樂隊不錯的平衡。雖然他們定位越來越與Mr.、RubberBand等主流樂隊接近,但還好【Change】裡依然有像《Get So High》這種為市民發聲但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希望他們還記得主唱Sammy在Diamond Live說過的話,以搖滾場地作為真正的舞台,捍衛rock and roll精神。



6. Supper Moment 【再次心跳】

Supper Moment是鐵樹蘭的主唱Sunny在精神分裂下組成的另一獨立樂隊,曲風與鐵樹蘭卻大相逕庭。【再次心跳】以「水」作主題,唱出為小市民打氣的城市搖滾,包含了十首正面和以溫情為主的作品。他們的歌曲比較容易入耳,難怪在短時間內人氣急升,但敏銳的音樂觸覺和懂得抓緊大眾口味的能力大概才是他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7. ToNick 【Round 2】(*)

通常第二張專輯要維持首張大碟的成功是困難的,但ToNick無疑做到了。ToNick在香港樂壇的地位絕對獨一無二,繼上年的【Let's Go】後今年【Round 2】乘勝追擊,把不少近似題材都討論得更加深入,歌詞更加抵死搞笑卻又具反思意味。上次說戒煙,今次說飲酒;上次說窮,今次說中六合彩;上次說「傻得夠快活有貨熱血錯又怕咩喎」,今次大喊「跌斷腳仆崩個鼻,起番身Round 2再嚟」。ToNick其實比謝安琪更草根,當謝安琪在揭發社會上別人不願意看見的問題時,ToNick卻把大家都看見但平時不願意談論的問題大刺刺地唱出來。



8. 岑寧兒 【4-6 pm】

不是在馬後炮,但我很早就已經喜歡岑寧兒Yoyo的歌聲了。從Charatay開始留意,到現在她終於發行了自己的EP,這期間她的成長令人十分感動。【4-6 pm】雖然只有三首作品,但她自己創作過的demo又豈只三首,這EP大概是小試牛刀。岑寧兒的聲線很適合acoustic的樂曲,讓人彷彿有在聽hifi天碟的感覺,無論是《Mask》、《猜謎》還是《沒故事的人》都充份突顯了這靚聲的優點。未來她的挑戰恐怕是要考慮如何在歌曲上加入新元素,讓專輯聽起來有新鮮感,別要太一式一樣。



9. 謝安琪 【你們的幸福...】

上一張國語大碟【第二個家】不堪入耳,還以為有性格的謝安琪就這樣死了,還好年初的《十二月二十》大派定心丸。有些人說【你們的幸福...】帶了點流行的俗氣,但我認為只是《你們的幸福》這歌仍然複製了《鍾無艷》、《囍帖街》這類愛情社會兩路的大熱方程式,專輯內其他作品都已經回到了【Kay One】、【K Sus 2】的水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願謝安琪及其團隊已經得到教訓,找到她在樂壇上的定位,繼續為小眾發聲。



10. KillerSoap 【Bittersweet】

KillerSoap這隊獨立樂隊我是在年底才聽說過,會買他們這首張專輯也純粹是因為他們在歌曲裡正宗的英語發音,在香港樂壇上很少見。買了不熟悉的人的唱片然後喜歡上,這本是非常難得,但KillerSoap那種J-Pop與英倫搖滾混合、中西合璧的曲風實在新鮮兼討人歡喜。剛好早前有點空閒時間能把這專輯慢慢消化,發覺它音樂水準原來真的很高,而且專輯的包裝與排列亦很有心思。「殺手鐧」是今年樂壇上一個值得注意的名字。



特別推介:Dear Jane 【XOXO】(2009)

跟歌曲一樣,希望在這裡特別推介一隻往年的專輯。Dear Jane今年推出了他們第三張唱片【Gamma】,但我覺得上一張大碟【XOXO】更吸引。【XOXO】裡的作品屬於較著重旋律的搖滾樂,而且編曲豐富,歌詞集友情、親情、愛情、社會、環保於一身,題材全面十分,加上激昂和富感染力的音樂旋律,絕對值得一聽。


延伸閱讀:
客觀的音樂評論?
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

Monday 2 January 2012

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


「享受是」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年度回顧,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以兩篇文字作總結:「我最享受歌曲」和「我最享受專輯」。這裡的文章一直都是以音樂作討論重點,而欣賞作品是著重整個音樂體驗的,所以並不會分拆出什麼最佳填詞、最佳旋律、最佳編曲。那些我最喜愛唱片封套、MV、男女歌手組合樂隊就更加不會在這裡出現,若對這方面的評論有興趣的人請移玉步至這裡這裡

從今年過千首本地作品中挑選我的最愛其實並不難,難的反而是要選出剛好十首作品放進這列表中。樂評圈子的共識是揀十首歌曲,但這點實在令我困惑。為什麼一定要十首?如果我心中只有六首重量級作品想推介,那另外四個空缺怎辦?如果我有十一首歌曲很喜歡又該如何決擇?

然而最後我還是決定挑選十首,一來比較容易與讀者心水和其他網站對比,二來自己統計也方便一點。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如下,順序按我接觸歌曲的時間先後來排列,(*)為重點推介:

1. 張敬軒《Deadline (Why Not A Remix)》
2. 陳奕迅《六月飛霜》(*)
3. KOLOR《愚公》
4. White Dimension《蔓延 Pervasion》
5. 盧凱彤《不脫知女生》
6. ToNick/Masta Mic《善忘哥》
7. ToNick《發你個夢》
8. 何韻詩《拋磚引玉》
9. 容祖兒《蜉蝣》
10. 王菀之《水百合》(*)

特別推介:盧凱彤《無家想歸》(2005)



1.《Deadline (Why Not A Remix)》

主唱:張敬軒
作曲:張敬軒
填詞:黃偉文
編曲:Johnny Yim
監製:Johnny Yim/張敬軒

(註:此乃原版《Deadline》)

是的,我知道《Deadline》這首歌早於上年派台,而這首Why Not A Remix亦是年尾推出,但我就是今年才開始消化及喜歡上。把它放在今年的十大之中,why not?《Deadline》本來就是一首以簡單的歌詞來歌頌生命的上乘之作,這樣風格的作品在外國大概早就紅了,在香港卻好像得不到太大迴響。歌詞也許是有點單調,但Katy Perry的《Firework》同樣也是一句「Baby you're a firework」不斷重複,在YouTube上卻得到超過2.5億的點擊。《Deadline》的「I wanna change, why not」有何不可?這個Why Not A Remix版本的編曲比原版更有層次感,顯得張敬軒的ad lib更加自由,讓人心情悦然舒暢。唯一可惜的是這作品運用了大量重疊的vocal tracks,於現場演繹時較難發揮這首歌應有的潛力。


2.《六月飛霜》(*)

主唱:陳奕迅
作曲:Kool G@Public Zoo/舒文@Zoo Music
填詞:林夕
編曲:Kool G@Public Zoo
監製:舒文@Zoo Music


《六月飛霜》對我的意義極為重大,因為這首作品就是這網誌會存在的主要原因。猶記得當時歌曲派台後被它獨特的節奏、控訴性的歌詞及激昂的樂器運用深深吸引,於是不停在網上嘗試找相關的樂評分析,可是等了數天卻沒人提過半句。為了替這首在我眼中驚天動地的作品平反,我決定自己執筆把想法寫下,完成了這裡第一篇文章「陳奕迅不正常的《六月飛霜》」。除了主歌和副歌的拍子轉換外,我認為這作品最大的亮點是所有樂器都編得十分出色,沒有任何沉悶的部份,幾乎每一句在音樂上都帶出驚喜。不但觀眾聽得興奮,相信樂手每次的演出也是一個很具挑戰性和滿足的過程。


3.《愚公》

主唱:KOLOR
作曲:Sammy So
填詞:梁栢堅
編曲:KOLOR
監製:KOLOR/Candy Lo/Ben Lam


KOLOR今年開始從地底樂壇浮面,吸納了更多樂迷,這首《愚公》無疑佔了很大功勞。除了詞人梁栢堅以音樂向黃家駒、黃福榮、謝廷駿、司徒華致敬這點值得嘉許外,從歌曲中亦能察覺到KOLOR在創作與混音技術上越見成熟。作品結構中不同動靜與強弱的安排使它的流暢度大大增高,而貫穿整首作品的「啦啦」哼唱更似是革命的鑼鼓聲,燃起人們中心那股永不言敗的鬥志。下半年KOLOR推出了比較多緩慢的抒情歌曲,但我還是期待更多像《愚公》般有火的作品。


4.《蔓延 Pervasion》

主唱:何沛澄
作曲:何沛澄
填詞:何沛澄
編曲:何沛澄
監製:何沛澄


雖然《蔓延》這首歌由何沛澄一手包辦,但他卻是以White Dimension這隊獨立樂隊的名義發表。
有點諷刺的是躋身於這十首我最享受歌曲當中,只有這一首獨立之作是以愛情為題材,其他主流歌手的大路情歌反而沒被我看上。何沛澄粗獷的歌喉比其他賣弄演唱技巧的聲線都來得哀怨和纏綿,配上連綿不斷的結他音和低沈的大提琴,把整個音樂氛圍都變得灰白色,是很容易令人聽得出神的作品。何沛澄靠著《小明上廣州》製作人身份而成名,我卻希望大家能夠讓他擺脫這標籤,用心聽聽他其他成熟的創作。


5.《不脫知女生》

主唱:盧凱彤
作曲:盧凱彤@人山人海
填詞:盧凱彤@人山人海/周耀輝
編曲:盧凱彤@人山人海
監製:盧凱彤@人山人海/蔡德才@人山人海


之前也說過每人對一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我對盧凱彤《不脫知女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混音很完美」和「歌詞很少」。《不脫知女生》整體的混音給我感覺真的就像不脫脂牛奶一樣,很滑、很濃郁,而歌詞上亦比其他流行曲沒有那麼注重歌詞,一半的副歌都被「啦啦啦啦」取代了。我喜歡這樣的作品,以真誠的音樂和優秀的技術來感動聽眾,不是靠林夕或黃偉文的影響力邀功。


6.《善忘哥》

主唱:ToNick/Masta Mic
作曲:Siugwai@ToNick/HangJai@ToNick
填詞:ToNick/Masta Mic
編曲:ToNick
監製:ToNick/趙增熹


在電視劇《天與地》說出「香港人最擅長是什麼?是善忘」的金句之前,獨立樂隊們早就把這樣的意見寫在他們的歌裡。「七百萬個善忘哥,一講錢底線就冇咗」,ToNick與喜歡諷刺時弊的rapper Masta Mic一起創作了這首一針見血點出香港人弱點的作品。我最喜歡的部份無疑是中段那漸進式的忘記、層遞式的回答,大概每個稍微有反思能力的人也會被他們觸動。「細細個你有冇諗過想做邊個?大個咗你又點解會冇火?答應過最愛嘅野你有冇做過?訓喺身邊嗰個又係邊個?有冇諗過邊個養到你咁大個?有冇試過嫌佢兩個囉唆?求求其其咁過又係咪最好過?有得揀嘅自由有無爭取過?」


7.《發你個夢》

主唱:ToNick
作曲:Hangjai@ToNick
填詞:HangJai@ToNick,林日曦
編曲:ToNick
監製:ToNick/趙增熹


在這十首歌曲裡,只有ToNick這兩首是完全因為歌詞而喜愛的。不介意沒面子地說,我數次聽這搖滾式的《發你個夢》都差點哭了。樂壇裡不少作品如Beyond《海闊天空》都是談理想,但《發你個夢》以廣東詞演繹更加入木三分。這歌曲延續了樂隊上回《T.O.N.I.C.K.》的熱血,宣揚打不死的奮鬥精神:「跌斷腳仆崩個鼻,起番身Round 2再嚟」。最喜愛的部份莫過於最後副歌前那一段關於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部份,「得佢哋發夢我哋先會飛」。說真的,人類就是因為懂得發夢所以才飛了起來,回望歷史發覺實在是一件令人感動的奇蹟。


8.《拋磚引玉》

主唱:何韻詩
作曲:hocc@goomusic
填詞:黃偉文
編曲:何秉舜@goomusic/盧凱彤@人山人海
監製:何秉舜@goomusic/hocc@goomusic


何韻詩上年全年只推出了一首廣東歌,令人對她今年的作品充滿期待。發覺她近年專輯的主打都很有氣勢如《舊約》、《金剛經》、《無名》,這次《拋磚引玉》也沒有讓人失望。雖然它在音樂上與我想像中的「《賈寶玉》舞台劇主題曲」這定位稍有出入,但放下這偏見後發覺它不失為今年樂壇的出色作品。《拋磚引玉》很大氣,需要抬起頭望著天空才能深深感受創作者想傳達的訊息。作為何韻詩入行十週年主題曲,這是一份華麗、豐富而有霸氣的紀念品。


9.《蜉蝣》

主唱:容祖兒
作曲:Kelvin Avon/Katrina Russ
填詞:周耀輝
編曲:Kelvin Avon
監製:Jun Kung/Kelvin Avon


我不愛《花千樹》的流行,不愛《牆紙》的文藝,反而覺得活潑開朗的容祖兒才是最可愛。與張敬軒《Deadline》一樣,《蜉蝣》以這種只有一天壽命的生物作題材,說出生命的可貴與萬物的不同可能性。恭碩良負責的節奏和敲擊部份亦是令我如此鍾愛這作品的理由之一。歌曲一氣呵成,樂觀與跳脫的氣氛讓人愛不釋手,反觀它幾天前推出的正式MV雖然唯美卻沒有與音樂上的意念接軌,有點可惜。


10.《水百合》(*)

主唱:王菀之
作曲:王菀之
填詞:林夕
編曲:馮翰銘@the Invisible Men
監製:馮翰銘@the Invisible Men


還未聽到歌曲之前,我從網上看到有人用三個字來形容他對這首歌的印象,事後我亦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不得了!王菀之的《水百合》不得了!」香港除王菲以外好像沒有其他女歌手敢嘗試這些椎名林檎式的曲風,而集流行與驚艷於一身的王菀之無疑直逼這位神殿級天后的地位。說過「說香港樂壇每況愈下的人只是不認識王菀之」的林夕為她度身訂造了《水百合》的歌詞,與她親自作曲的旋律和馮翰銘的編曲,成功打造了絕對是今年最驚濤駭浪的音樂藝術品。從一開始尖叫聲帶來的風起雲湧直至最後靜止的「我不如不開」,王菀之都把作品應有的感情神韻捏得異常精妙,顯出她在樂壇上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特別推介:《無家想歸》(2005)

主唱:盧凱彤
作曲:盧凱彤@at17
填詞:周耀輝
編曲:盧凱彤@at17/蔡德才@人山人海
監製:黃耀明/蔡德才@人山人海


除了以上十首作品外,我還想推介一首往年的滄海遺珠。《無家想歸》不是我在盧凱彤掀起連場音樂會認識的,而是在今年的更早期,剛好她在音樂會又演唱了。患有抑鬱症的藝術家總是對我有一種神祕的吸引力,而這首《無家想歸》正是Ellen在她抑鬱症最嚴重的時候寫的。簡單的鋼琴伴奏、無奈的吶喊、琴鍵間寂靜的迴響......我沉迷於這作品所營造的孤獨氣氛很多次,是我今年最享受的非今年創作歌曲。


延伸閱讀:
客觀的音樂評論?
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