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kening】不單只是何韻詩入行十週年的紀念專輯,更是林奕華執導舞台劇〈賈寶玉〉的音樂概念大碟,這點是極為重要的。要是單純把這張專輯作為流行大碟獨立評論,則猶如掩耳欣賞舞蹈員的舞蹈、閉氣品嚐陳年老酒,始終不能呈現作品的全部。一流的舞蹈必需與樂曲化為一體,一瓶好酒必需色香味俱全,而一張舞台劇的音樂概念大碟同樣必需與它所依附的舞台劇的畫面、情節、主題等方面配合,方能讓聽眾完整地感受到創作者所花的心思。
【Awakening】作為〈賈寶玉〉 的概念大碟,在提升與延續整個舞台劇體驗來說是成功的。
〈賈寶玉〉的時間線從一開始寶玉死後在太虛幻境開始,再次下凡重新經歷他的一生後在結尾重回天上。音樂專輯隨著舞台劇的節奏與順序而行,從《Overture:預演》到《Reprise:回歸》的每一首歌曲都對應著劇中某一場景。這張專輯與其他流行大碟不同,純音樂的部份並不能視為何韻詩所演唱作品的前奏,亦不是所謂的過場音樂。它們是作為一個個獨立的樂章而存在。除最後《拋磚引玉》外,其餘十二首作品無論有歌詞與否都象徵著賈寶玉在劇中所經歷的每一階段,當中包括因記不起而感迷惘的《茫茫》、明明盛放著卻若有所失的《海棠花開》、毫無歡樂氣氛可言卻突顯寶玉之沮喪的《大婚》等。《大婚》聽似跟其他歌曲毫不連貫,但專輯內的曲與曲之間本來就不存在連貫的意圖,正如林奕華要把百餘回〈紅樓夢〉化為三小時的〈賈寶玉〉,也只能零碎地挑選某幾段較為重要的章節來演繹。
有人喜歡把【Awakening】與同樣是何韻詩出演的舞台劇〈梁祝下世傳奇〉及其同名音樂專輯相比,認為在歌詞上沒能把劇情承接所以顯得較為遜色。然而這樣對比是不公平的,因兩齣舞台劇對展示音樂與歌曲的方向都不大一樣。〈梁祝下世傳奇〉 的歌曲以音樂劇的形式把某些實際劇情以歌詞交代,如《十八相送》、《有人跟蹤我》、《做好準備》等,都是在音樂上配合適當的演技。〈賈寶玉〉的歌曲卻並沒走這條路線,反而把它們安設於章節與章節之間,為那一刻賈寶玉的領悟及劇情的發展作一小結,更為舞台劇營造適當的環境氛圍。一曲《花辭》正式極佳例子,延伸劇中黛玉所謂「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去」的生離死別之感。
音樂上,碟中不少作品都能達到為舞台劇增強意境的效果。《Overture:預演》在寒風中帶點點暖光,預示了〈賈寶玉〉整體的基調。《茫茫》與何韻詩前作《冰心》稍有相似之處,卻少了一份冰硬,多了一份白雪紛飛、前路茫茫之感,與寶玉當時的心情切合。為晴雯之死而悲鳴的《青春祭》由放下at17獨自走非主流路線的盧凱彤作曲,是「失去就是富有」的活生生例子,請她祭祀青春的確最適合不過。舞台劇的兩首主題曲《癡情司》及《拋磚引玉》更有點睛作用。前者以小調形式唱出,充分顯出〈紅樓夢〉這文學鉅著裡帶中國風的古典美;後者在《Reprise:回歸》的推進式帶領下作總結,大氣地呼喊著寶玉這次下凡所領悟的寶貴一課-「勇氣」。
話雖如此,這大碟畢竟並不完美,可改善之處還不少。解花簽一幕《花花》的基調跟整體劇情不太相襯,天真爛漫得猶如容祖兒《心花怒放》,用作演唱會握手位定必一流,在〈賈寶玉〉內卻無顯著效果。若改作一首激情小品,描述寶玉明知道十二金釵各人的悲慘結局卻還強作微笑的複雜心情,大概會更適合。《葬》由一位不知名男聲翻唱《癡情司》旋律,實在有點刺耳。要知道由全女班主演的舞台劇中忽然聽到一把男聲是多麼突兀。若何韻詩本人因彩排而沒時間錄音,找另一位女聲來演繹此曲總比男聲好。純音樂的《木石前盟》亦略嫌太過俗套,在大碟的眾多抽象與富內涵的編曲中顯得空洞無比。
【Awakening】在編排、製作與概念上都與〈賈寶玉〉血肉相連,不但是舞台劇不可缺少的一環,為它增添不少韻味,還把整個計畫的餘震帶出舞台,走進樂壇。的而且確,它作為何韻詩十週年的紀念專輯是較以往收斂了,失掉【Heroes】與【Ten Days In The Madhouse】的火候。是錄音及選歌時間太過倉促,是局限於〈賈寶玉〉主題而沒能度身訂造更貼切的作品,還是她已決定拋低既有全不留,踏進人生的另一全新階段?只有歌手自己知道。無論如何,何韻詩在〈賈寶玉〉中的參與無疑令舞台劇加分不少,這是值得嘉許的。
《葬》的配唱是何秉舜喔 呵呵呵
ReplyDelete原來如此,現在聽又真的有點像!因為我買了通靈寶盒版本,而唱碟的內頁竟然沒有註明是誰配唱的,感覺不太尊重喔......但我還是不能理解找何秉舜獻聲的原因。是在炫耀說「這些歌都是我寫的」嗎?
Delete應該是趕時間or沒預算吧,它們那段時間是白天排練舞台劇晚上進錄音室做出來的.
ReplyDelete我買正常版CD裡面也沒有寫,是follow他們才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