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4 March 2012

樂壇變調2-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


主流與非主流,跟音樂質素其實完全沒有關係。主流音樂裡有高質素的、低質素的,非主流音樂亦然。「主流」僅代表這些音樂有否打入大眾媒體而已。老實說,永遠做非主流的事情無疑會很辛苦,而成效在初期亦不會高。發表非主流的作品、說一些平時別人不會說的事、令大家聽到不同的聲音,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可惜大眾未必會留意及接受。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先迎合主流市場以得到大家認同,擴大自己接觸到的層面,這樣發出來的聲音才會讓更多人聽到。

筆者我曾經以影迷身份寫信給八十後新晉導演麥曦茵,說她的電影《烈日當空》及短片《香港愛我》《幸福的旁邊》都拍得很出色。我說希望她能繼續製作多一些談及社會議題而有深度的作品,不要只顧著拍《前度》這類商業的青春愛情電影。數天後,我意外地收到她回覆:

要是你知道我現在正在做什麼,你可能會很失望,因為我正在嘗試使用更「入世」的方法走向商業,但我想了幾分鐘,還是決定坦白告訴你了,我的想法是:只有用作品接觸更多的人,才能把藏在作品裡的訊息傳開去,這是唯一而必然的方法;繼續拍小眾東西,就只會有喜歡小眾東西的人圍在一起自我安慰,我覺得你在我的作品裡所獲得的東西,是可以屬於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需要,和覺得需要傳遞開去的東西。
而且在這業內打滾,看到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我覺得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而是有很多人,一起,想用創作去改變一些處境,這條路,我走著,非常累,很想放棄,但還是在走著,因為哪怕哪一天,我因為什麼原因不能再做創作了,我還是希望能讓別人都做創作,對生命對生活對一切Say Something,Do Something,這是我繼續做下去的理由。
哪一天你不見了我,不用擔心,我可能是去了無國界醫生的組織或是在哪裡開了給孤兒學畫畫的教室,我一定是在某個地方,某個角落,一個更用得上我的地方,給予愛,和接收愛。

收到回覆的幾個月後,我就聽到消息說麥曦茵會找容祖兒、胡歌以及一眾英皇娛樂藝人拍攝電影《DIVA》。其實我明白的,我真的明白。《烈日當空》以嬉笑怒罵的方式諷刺香港教育制度及社會的荒謬、《香港愛我》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寫一篇的短詩反映香港人政治冷感,這些作品無疑帶出了很重要的訊息。可惜現實是,她始終要靠陳偉霆和鍾欣桐演出的《前度》、容祖兒和林欣彤演出的《DIVA》才會成名。只要得到更多香港人的注意,她的訊息就能傳得更廣。我只希望她名氣上升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和目標。

麥導演這番說話,原來當年Beyond的黃家駒亦曾經說過。一九九三年五月十日,Beyond成員在旺角一間band房裡接受訪問。被問到Beyond的歌曲越來越商業化、是否在向現實低頭時,家駒如此回答:

有人說Beyond只會玩古靈精怪的音樂,玩正經悅耳的音樂就不行。所以我嘗試寫別人心目中的靚歌,證明別人做到的,自己一樣做得到。這是挑戰自己,不是向現實低頭。不過,我承認Beyond試過商業化,這是吸納樂迷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堅持要玩自己認為好的音樂,而樂迷不懂得、不接受,就會抗拒,覺得煩厭,不想再聽Beyond的音樂,這樣導致與樂迷有距離,我不甘心;所以暫時妥協,待樂迷接受我們後,再創作自己喜歡的音樂。我認為Beyond沒有故意商業化,除非現在我們只玩《大地》、《真的愛你》、《喜歡你》這些歌曲,才是百分百pop band。不過,Beyond沒有停留於《大地》、《喜歡你》那個階段。

在同一訪問裡,他亦說出了那句流傳後世的名言:

香港沒有「樂壇」,只有「歌壇」。你看看每年的樂壇頒獎禮上誰當選最佳歌手?是紅藝人。什麼歌曲入選?全是cover version歌曲。 圈中可話事的人根本不尊重音樂,只以音樂形式去娛樂大家;宣傳歌手,並不是用音樂去打動人心,內容空洞、沒感情。藝人亦會專注在音樂上,做歌星的去拍電影、拍電視,做明星的又走過來唱歌,很多歌手經常出席慈善活動,什麼扶貧、飢饉、到孤兒院、老人院訪問,可是他們的歌從來沒有表達過關懷社會的訊息。為什麼?想紅,當紅者想更紅。

黃家駒在泉下,若果得知現今不少流行歌手都開始在推翻他所說的話,應該會感到安慰。拍攝電影和電視劇、參與慈善活動的歌手不是沒有,但會關懷社會訊息的歌手就明顯比以前多了。陳奕迅的《六月飛霜》就拿了上年三大頒獎禮的歌曲獎項,而C AllStar張繼聰等亦有各自唱出他們對社會的看法。香港樂壇最驕傲的是有一位謝安琪,願意花時間探訪基層然後把所見所聞放進歌曲裡,出道以來每張專輯都能引起社會迴響;我們又有一位何韻詩,放棄大路的《木紋》而去關懷精神病患者,製作出一張揭露一個個被城市遺忘的故事的【Ten Days In The Madhouse】。何韻詩與麥曦茵、黃家駒的想法相同,她說她做完「十日談」這計畫後曾經想過不再當歌手,繼續把時間放在幫助這班被遺忘的人。但考慮過後,她最後亦承認:「始終有些事情是要用歌手這個身份才能做到」。

在主流歌手都開始發表一些非主流歌曲的同時,很多地下音樂亦開始打入主流樂壇。地底出身的KOLOR在眾多熱血搖滾作之間亦有《二月十五》、《時差》這類愛情作品;經常斥罵政府的rapper MastaMic近年開始與不同流行歌手合作;獨立音樂人何沛澄全靠《小明上廣州》製作人這身份打響了名字,讓更多人開始留意他自己的專輯【Shimmer of Dawn】。

無論知名度是高是低、不同的音樂人都在尋找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平衡。周國賢與他背後的Zarahn、Supper Moment主音Sunny的另一隊樂隊鐵樹蘭吳雨霏和HardPack關心妍和ToNick的crossover......到了這地步,已經很難區分什麼是主流、什麼是非主流。不同領域的音樂正在互相交流,開始匯聚到一個新境界。

香港樂壇有沒有變調?答案是肯定的-試問有什麼會永恆不變?雖然唱片公司跟主流傳媒的思想越來越狹窄,令好音樂得不到適當的傳播,但香港音樂人整體上的性格、態度與信念都比以前向著更理想的方向發展。香港的音樂種類亦開始漸漸多元化。雖然我對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音樂不太熟識,但至少我從來沒聽過黎明或張學友曾經與哪對樂隊和rapper合作。其實真的不用慨嘆「香港樂壇已死」這樣悲觀和沒信心。只要你我還能發聲,捍衛我們喜歡的好音樂,香港樂壇就會一直生存下去。Think more positive - this city is living,you know?


Part 1:
樂壇變調1-樂壇是怎樣煉成的

5 comments:

  1. underground or not its just a label
    i really dont think anything has changed
    anything that has gone from underground to overground is actually still the same stuff dont you see?

    do you see people listening to more classical music/jazz/metal while pop music makers claim over the years to have inserted more "variety" in their music?
    the now overground bands that used to be part of the indie scene, they only survive on making pop songs with pop singers too...

    even the legendary beyond, ask a random person or ask your family, which songs do they remember?
    i'm pretty sure the pop ones not the more metal-ish ones...

    the inconvenient truth is, its all a lie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不是說現在香港的music scene比以前好了一百倍,我只是說很多歌手其實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不少人都在流行樂壇中創作出非流行的東西,儘管並不討好,但他們仍然在嘗試。我們需要給他們機會,而不是把主流音樂完全完全封殺。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把underground和overground的音樂定義得太仔細。只要你心中一直存在著這種歧視,你就不能以客觀的心態去欣賞主流音樂。另外,你所謂的pop music不全都是差的。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充滿metal的樂壇,而是一個不會對某些音樂種類進行排斥的環境。記著,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怎樣也好,請向好的方面想吧。如果大家都對香港失去信心,我們還會剩下什麼?

      Delete
  2. i'm not saying pop is bad
    there're good underground pop music groups too - just that i dont think the mainstream music makers are doing a good job like those in the 90s

    whether the music makers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or not - i dont know, but i simply disagree that they are making a change
    i mean even if they want to this market will not allow it
    and being "tolerant" to low quality boring pop music, is what shaped the market into how it is
    its more than obvious at this rate, nothing will change after 10/20 years later

    ReplyDelete
    Replies
    1. 你我就是這個"market",只要我們一直推廣和支持這些努力的音樂人,他們就會一直創作。這是個屬於網絡的年代,對我們把underground音樂推上地面非常有利,亦是我對樂壇前景有希望的主要原因。

      Delete
  3. Well-written article. I can see a bright future in HK music scene esp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band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good signal that bands start gaining back mainstream notice (though it varies in terms of quality)

    What we need in HK is variety. Do whatever we can to support their devotion to music.

    ReplyDelete